bsport体育bsport体育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99998888

bsport体育

bsport体育

德育特色心理bsport体育健康活动范文bsport体育登录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09-30 08:14

  bsport体育入口养成教育是从学生的行为形成习惯进行规范,并使之逐渐内化为良好的品质,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德育任务。我校是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连续学习22—24天后集中回家休息8—9天,特殊的办学体制使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5月,学校顺利地通过了“省标”先进学校的验收,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的德育教育特色(自编了《养成教育系列歌谣十二篇》校本教材:上课、活动、就餐、午睡、晨起、晨练、两操、清洁、爱校、假期、就寝、乘车),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赞许。“文明习惯伴我行”主题系列活动立足于现在的校情学情,拓宽养成教育的辐射面,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横向扩展,力求实效性,使特色更鲜明,效果更明显。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活动呈现出几个显著的特点:

  “孩子最怕老师”、“孩子在学校一个样,在家就是另一样”、“在学校是好孩子,回到家就翻了天”……这是家长常叨咕的,更何况二十几天没见的“小祖宗”回到家会是什么情景就可想而知了。如何规避学生良好习惯离校后反弹的现象发生,成为我校思考的焦点问题。所以,此次活动以每月《致家长的一封信》和《“文明习惯伴我行”家庭体验反馈卡》为切入点,调动家长和学生所在社区的力量,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进一步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开展“好习惯我知道——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会生活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通过学生的文明影响,带动家长的文明、社会的文明,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

  学校生源来自山上林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家庭教育水平偏低(五分之一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打电话是家校联系的主要形式。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利用每月“致家长的一封信”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在原有的“工作纪实”“温馨提示”两个栏目的基础上,增设“家长学校”,每月进行一次专题讲座;增加了家长“真情寄语”反馈卡,设置了“点石成金”(向学校献计献策)、“畅所欲言”(对学校工作的点评)、“温馨提示”(对自己孩子的寄语,提醒教师对孩子的关注点,孩子此次带来的或需要老师代为购买生活物品,孩子所带的前款金额等)、“学习心得”(“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的学习体会)四个栏目,提供了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平台;“家庭体验反馈卡”设置了“体验主题”(在家里做什么)、“体验小目标”(在家里怎么做)、“我的新体验”(孩子在体验主题以外做的事)三个栏目,家长用涂“笑脸”的方式对孩子的家庭体验进行点评,家长即是老师,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的相处都带着任务,提供了他们共同成长的环境;每月社区校外辅导员按照学校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并对各自的表现进行点评形成反馈单,学校根据家长、老师(向家长和其他学生了解的)、社区的信息对学生在家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在“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公布,保证了活动有效地进行。

  校内以“每天一个好习惯”这个“点”,温故而知新;以“每日常规检查”这个“点”,创设氛围;以主题班会这个“点”,创新形式。校外以“致家长的一封信”、“家庭体验反馈卡”、“校外辅导员评价反馈卡”为切入点,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形成了教师家长校外辅导员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推进的态势。

  此外,我们在开发《养成教育系列歌谣》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劳动》校本教材,把生活部、餐饮部、植物园开辟为活动基地,一二学年在生活部学习生活自理常识及技能,如认寝室、上厕所、叠被子、刷牙、洗头、洗小物件、收拾摆放自己的物品等。三、四学年在植物园了解家乡丰富的花卉、林木资源、学习植物的种植方法等。五、六学年在餐饮部学习蔬菜的择洗、面试的制作。以养成教育这个“点”创新到劳动这个“面”,使养成教育不仅向纵深发展,同时向广度扩展,极大提高了教育质量,创新了德育特色。

  “让爱伴着我们共同成长”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倡导教师爱校爱生、社会爱校爱生、师生互爱共爱的精神,所以“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至关重要。我们在每学年保证开设四次专题讲座,每月认真整理家长的信息反馈卡和社区的综合评价卡以及有价值的心得体会。同时评选出年度明星和明星家庭、优秀校外辅导员。让文明的学生走进家庭带动家庭的文明,让文明的家庭带动社会的文明,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

  “文明习惯伴我行”活动凸显了从“低起点、抓常规”做起,形成德育活动特色化,德育方法多样化,德育课程校本化的德育工作思路。

  “教育的事业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寄宿制学校的德育活动依然存在无法规避的问题:家校不能及时有效交流沟通带来了学生的懈怠;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你有千般方法,我有一定之规”,不给予配合;学生在校和在家表现不一,在老师面前和背着老师表现不一等;教学部和后勤部的协调统一欠缺……

  当前职校学生管理难、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在全国职业教育中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的管理难题在不断出现。为此,我们进行了抽样调查。学校有服装、计算机、会计等6个专业,我们从四个维度对学生的德育状况进行调查,涉及到职业理想、职业意识、习惯、学习和生活态度、个人道德等多方面。问卷调查反映出以下问题。

  一是职业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比较差。如,学生回家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的占16%左右;当见到学校财产遭人破坏时,假装没看见的占17.1%;遇到不良现象,看着不顺眼,但也不去管的占25%。

  二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低。在问及“你选择职校读书的原因”时,有42.9%的学生是“出于无奈或父母决定的”;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53.9%的人表示“目标模糊,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对社会、他人冷漠,缺少关爱与奉献意识的,也有近20%。

  可以将德育教育最终落实到两点:第一点是降低德育教育起点,落实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上;第二点是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强化一日常规,立制度、立规章、立规范,进一步完善量化管理,行为评价制度,各班级也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班规,实行无缝管理。

  强化不是打压,我们还采取挣分的方法,允许鼓励学生通过帮助他人,为班级争荣誉等途径加分,鼓励他们将减掉的分数补回来。这样能够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还能有效地避免问题学生自暴自弃。

  仅仅让学生得到爱、享受爱,绝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正确情感的人,有了正确的情感,才会主动完善自己,积极进取。学校从“爱父母”为起点,进而引导学会爱同学、爱老师,热爱学校bsport体育登录,最终成为一个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和爱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之人。

  (1)抓感恩教育。抓感恩教育是学校新生入学时的第一课。职业学校的学生,感恩戴德的传统教育严重缺失,对长辈、对法律及道德的敬畏意识也严重缺失。我们从最低的要求开始,让他们张开嘴,深情地喊出“老师好!”到节假日要求他们到家要给老师打平安电话,回校要给父母打平安电话,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教师节都开展有创新的感恩活动。我们还尝试着把感恩教育深入到课堂和车间,让服装专业的学生做条西裤等带回家送给家长,教学生做支康乃馨作为母亲节的礼物,当得到家长夸奖时,学生迸发出的那种对生活、学习的激情,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抓四个文明。即开展“文明校园、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个人”评比活动。通过“我与文明同行”“走进社区服务”“文明礼仪进课堂”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处着眼,从自身做起,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文明之声深入学生头脑,落实到行动上。

  (3)抓“五个一”活动落实。即开展每天一早唱,每周一读书,每月一主题,每学期一设计,每年一节日”,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自我成长。

  早唱,即每天早上拿出10分钟让学生唱歌,但并不是单纯的唱歌。我们从学生中征集并整理了几百首歌曲,按内容分成了励志歌曲、军旅歌曲、感恩歌曲、珍重友情等十多个类别,再根据活动月主题选择编制早唱主题,每个主题都设有一篇德育导读。如,入学时号召增强班级凝聚力,唱《相逢是首歌》;纪律松懈时,我们唱军歌;母亲节时,唱《烛光里的妈妈》;感恩老师时,我们唱《我爱米兰》。要求学生大声唱、激昂地唱。事实证明,通过歌声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理想及抗挫折能力是很有效的教育方式。

  每月一主题活动,如三月份的“学习雷锋精神,做文明学生”,四月份的“缅怀革命烈士,继承革命传统”,十月份的“爱国爱校,我的责任”等。在活动月中,开展征文、演讲、手工、合唱、主题班会、趣味体育等多形式、多类别的活动,将活动落脚于学生行为习惯、集体主义、班级荣誉感、团结合作的养成上。

  每学期开展“我爱我家——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设计大赛”,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人人动手,个个参与,一派热火朝天。这样的比赛无疑是对全校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教育。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维护班级、维护宿舍、团结合作,有了家的感觉,有了爱校如家的情感。

  另外,我们设立班主任节,增强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情感的认可;开展教师节问候活动,拉近师生关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目标;通过自主管理,引导学生学做校园的主人。

  为丰富学校德育载体、提高德育实效性,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拓宽了学校的德育视野,塑造了师生的美好心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德育效果,开创了学校德育新天地。

  我校坚持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运动会、科技节三大传统实践活动,从主题的拟定、内容的安排,到活动项目的策划、组织等,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安排,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特长,锻炼和提升自主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校每学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届时,舞蹈、小品、相声、猜灯谜等各类活动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并用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装点教室和校园,彰显着青春的活力,绽放着艺术的风采,渗透着道德教育,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学校先后建成设施齐全、有固定场所的书法室、绘画室、器乐室、舞蹈室等功能室,组建了篮球队、空竹队、田径队等兴趣小组,还建成庄浪县有史以来第一支管弦乐队,填补了庄浪县音乐教育、器乐演奏方面的空白,学生社团活动还被《甘肃日报》专题报道。

  我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运动会,包括班级入场式表演和大型师生团体操表演,田径比赛、班级乒乓赛、篮球赛、师生足球赛、羽毛球赛、广播操比赛等,并采用现场颁发奖牌的仪式激发学生积极拼搏、为班争光的意识,进一步普及校园群体活动,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弘扬校园体育文化,展示师生精神风貌。

  科技节以“实践创新”为主题,学习探索和研究相结合,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实际应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学生认真听取庄浪县科技局全国科技模范吴永斌的“庄薯三号培育技术”等高新科技系列讲座,激发了学生探究创新兴趣,丰富了他们的高科技知识。同时,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中的小百科知识竞赛,举行科技小创造、小发明等比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015年11月,由甘肃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妇联、省委共青团、省无线电管委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驾驭未来”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车辆模型教育竞赛和第十六届“爱我海疆”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建筑模型教育竞赛中,我校科技体育代表队扬威金城兰州,28人参赛,其中21人获奖,我校还摘取了“太阳能动力车直线竞速赛”中学男子团体第一名桂冠,获优秀组织奖。获奖成绩代表了平凉市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最高水平,充分展示了学校科普教育实绩。

  学校德育工作紧跟时代脉搏,在抓好爱国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常规德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不断丰富和更新德育内容,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儒雅教育”。它以传统文化中“仁、孝、勤、诚、信”等核心理念为内核,大力弘扬诚信、感恩、仁孝、勤俭、坚毅等优良传统,培养“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学生,从而使德育内容得到丰富。

  我校通过布置宣传专栏,张贴二十四孝图宣传画,播放优雅古典音乐,营造儒雅环境文化;利用课前一分钟诵读《弟子规》等经典诗文,学生在校园广播的统一播音指挥下朗诵经典诗文,感悟经典文化;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倡导学生同构“儒雅之风”;和县电视台合作,联合录制由本校学生主持解说的电视节目《活学活用》等各种活动,促使学生“树儒雅之风,养浩然之气,做博学之人,成有用之才”,精心打造儒雅校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学校以心理辅导室为阵地,开展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德育渠道:①由专职心理学教师教授心理辅导课,定期为不同年级学生分别开设青春期健康知识讲座。②成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由心理学教师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辅导组,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师生通过聆听、分析、诊断、目标、指导几个环节,排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③建立心理跟踪档案,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及时推广。④七八年级建立“心声”心理社团德育活动,现有会员280多人,活跃在各个班级,给他们进行有关心理辅导技术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引导社团成员开展心理活动,关注同伴的心灵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这些自助、互助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关注同伴的心灵成长,培养了团队精神,学生心理社团也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亮点。

  为倡导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我校由团委牵头成立了中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心,长期为孤寡老人、烈士军属、困难学生等献爱心服务,开展上街宣传、募捐、打扫卫生等活动。我校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校报校刊上广泛宣传中学生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号召学生树立典型,学习先进。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懂得付出,懂得责任、懂得回报。

  一是学校团委在各年级、各学科举行了蕴含德育内容的各种活动。例如,政教处举行了“爱我校园”有奖征文竞赛,初一年级组举行了“爱我水中”的演讲比赛,语文教研组在初二年级举行了十一“中华诵”诗歌朗会,政史地教研组举行了“做诚信公民,与文明同行”的有奖竞答活动等。活化了知识,丰富了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

  二是开展以爱国主义、行为规范为主线的系列活动。我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每周举行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通过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文艺晚会、合唱比赛等树立正气,歪风邪气;依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行为进行考评,分析总结;完善文明班的评比制度,从学习、德育、卫生、体育等多方面评价班风,并结合每个学生在文明班评比的各方面表现,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通过年级优秀学生评比、每月一星评比等活动,树立学生楷模,充分肯定先进。及时鞭策后进,通过长期有针对性的跟踪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就要求像德育课这些公共基础课,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必须关注学生专业,加强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融合。在中职德育课中融合学生所学专业情况开展教学,也是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为此,笔者在所任教的2014级给排水1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活动教学中,进行了融合学生专业的实践探索。

  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德育课教学方式,由于针对性较弱,教学方式简单,所以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中职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声嘶力竭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地听,常常令德育教师感到焦虑,学生感到无聊。这就需要转变德育课教与学的方式,如何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课吸引力,认识到德育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是德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动力。通过创设符合学生专业特色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识,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做好职业规划,增强学生对德育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活动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体验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教材知识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活动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活动性和实践性。

  在德育课开展活动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从体验中学,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它强调的是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重视活动、重视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能力训练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以可信、有用、愉快的方式,在快乐德育中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下面笔者以2014级给排水1班《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一课为例,说明德育课活动教学体现学生专业特色的实施过程。笔者本次课的课型为活动体验型,主要的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前准备,融入专业―活动体验,感悟知识―内化提升,运用知识―总结评价,梳理知识―课后拓展,深化知识。

  1.课前准备,融入专业。(1)邀请学校2013届给排水专业毕业生、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曾国庆回校拍摄了一个3分钟的自我介绍的视频。(2)笔者把学生带到给排水实训室,邀请曾国庆演示套丝机的操作,并让每组学生代表尝试简单操作,笔者和学生一样,参与了操作,并制作成视频。(3)学生每人准备一份旧报纸。(4)从学生的上一次作业“我的规划目标与措施”中,筛选出两份有代表性的作业。

  这是“活动体验式”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情、学生专业特点等创设教学情境,在给排水专业中,套丝机的操作是给排水管道施工的典型任务,教师选取了管道工的关键技能作为切入点,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专业实习情境,德育课融入专业实习情境,给学生带来切身的体会,为新课的教学作充分的准备。

  2.活动体验,感悟知识。(1)学生观看课前准备的第一个视频:2013届给排水专业毕业生曾国庆的自我介绍。2012年6月22日,他代表广东省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给排水设备安装的技能大赛的总决赛,并获得二等奖,如今的他,已进入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读大专,实现了他的职业规划中的短期目标:升读大专。学生相互交流这个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三年,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会自我管理,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学生观看课前准备的第二个视频:学生与教师在套丝机上的操作演示。学生在观看这个视频过程中,课堂气氛情绪高涨,参与拍摄视频的学生代表亲身讲述与师兄的交流过程,分享操作过程的感悟,并知道套丝机的操作是给排水专业管道工的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视频演示中的内容是学生所学专业,学生感到真实亲切,从而热爱他们所选择的专业,明确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目标。(3)学生参与游戏:“撕时间”。本环节是“活动体验式”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自主体验阶段,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感知bsport体育,直接体验专业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对专业产生好奇心,热爱所学的专业。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重点:懂得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会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单纯采用以说教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活动体验,融入对专业操作技能的体验,学生从感知获得的知识,就有可能促成学习行为的变化。

  3.内化提升,运用知识。把筛选出来的两份作业“我的规划目标与措施”进行投影展示,小组对照各组作品完成活动:分析和完善我的规划目标与措施的内容。

  这是“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关键阶段,学生在活动体验中重新分析自己的作业“我的规划目标与措施”。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了解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安排,资格证书的考试时间安排,就业方向,等等,这时候学生往往对自己原来的“我的规划目标与措施”不满意,会有新的想法和职业规划,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提升,共同探索学生如何完善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并按照预定计划执行,突破本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4.总结评价,梳理知识。这是“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强化阶段,教师通过对学生活动体验过程的评价,指导学生提炼出所学习的知识点,教师鼓励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指导学生通过学生手册查找给排水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好职业生涯规划课,学会管理和合理安排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自觉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知道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清晰。

  5.课后拓展,深化知识。这是“活动体验式”教学的最后阶段,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职业生涯管理的知识,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注重专业的实操训练,在专业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1.教学效果。(1)增强了德育课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课活动教学从学生所学专业的案例出发,采用学生师兄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案例,真实可信,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从专业引入到德育教育,使枯燥的德育教育有了“见得到,摸得着”的真实体验,德育课活动教学体现专业特色,体现了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职教理念,提高了德育课的针对性。(2)增强了德育课的实效性。实施活动教学,融入专业特色的活动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的简单灌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起着点拨、引导、评价、鼓励的作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3)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融入对专业操作技能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好奇心、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在专业技能的操作演示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交流气氛活跃,锻炼了学生从事职业必不可少的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2.教学反思。(1)德育教师要提高对专业课程的认识。要在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中较好地体现专业特色,其前提是,德育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能根据专业特点选取相关的专业关键技能或专业典型工作任务,重构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才能把两者有机融合起来,才能提高德育课的有效性。(2)德育教师在交流实践中开阔视野。德育教师要主动与专业教师交流,开阔专业视野,积极参与专业活动,不仅仅从书本上了解,更应从中职教育的注重实操技能的特点中去了解,要深入观察和体验职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职业能力。笔者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有幸于2011、2012年连续两年参加了我校参与的全国给排水管道安装技能大赛学生选手的训练工作,主要负责选手心理训练工作。笔者通过这次交流和观察,笔者对给排水专业的实训课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收集了大量给排水专业学生实训的图片和给排水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资料。这些专业认识和资料为笔者在德育课活动教学中开展专业融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活动教学中,有些能力较差的学生有点自卑,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不敢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对此,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要有意识增加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及时给予他们更多鼓励,这样才能使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蒋淑雯.中职德育课活动课教学基本课型的探索[J].广州教学研究,2012,(3).

  1992年,中小学教育中兴起了一次“加强两史一情”的高潮。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育成了重要的渠道。我们学校的“两史一情教育”专题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读写,当然地被作为活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来强化运用了。

  除了活动,当时,学科教学中“渗透两史一情教育”的研究,一度火了起来。如何结合学科教学渗透“两史一情教育”?我组织老师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中,我来了灵感:我为五年级第十册的作文教学设计了一个“渗透两史一情教育与作文教学之中”的活动方案。该方案如下:

  1、结合科文、历史(当时,高年级开设小学历史学科)学科的教学和课外读书读报活动,重点了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残杀,腐败政府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压榨;了解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同敌人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在第六周前后高班级的读书知识竞赛。

  2、到当地(或附近)的烈士陵园、阶级教育展览馆(或抗日战争时期的遗址)去参观访问,了解帝国主义、反动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例如,丰润县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抗日战争时期发生过重大惨案的潘家峪,参观那里的烈士陵园、阶级教育展览馆、潘家大院遗址,参观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富裕繁荣的潘家峪农家小院,这个活动科安排在第二周。

  3、游览当地(或附近)的名胜古迹,了解祖国壮丽的河山、灿烂的文化。如丰润县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极限的盘山火长城去游览。

  4、召开班级的主体对会,以鲜明的主题和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参观和游览活动的感受。这个活动可安排在第十四或第十五周。

  5、对照旧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业绩,进行家乡调查,了解现在自己家庭生活是如何幸福、快乐;自己的家庭成员是如何为祖国、为四化儿勤奋工作的,并以“我的家庭为主题”召开家庭调查报告会。此或动安排在第十五或第十六周。

  第一单元:结合《燕子》、《小站》的教学,向学生传授“抓重点写具体”的知识。 结合第二周的参观访问活动,写一片在活动中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的表扬稿;指导学生以“潘家峪的农家小院”为题的作文,抓重点,写具体。

  第三单元:结合《记金华的双龙洞》、《蟋蟀的住宅》的教学,向学生传授“写文章要条理清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直到学生回忆第二周的参观活动,以参观访问中了解到的史实为重点,有条理的写一篇作文。

  第四单元:结合《鸟的天堂》、《火烧云》的学习,向学生传授“静态和动态描写”的知识。结合到旅游区去旅游参观,指导学生选择重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注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特点,写一篇反映祖国壮丽河山美景的习作。

  第六单元:在读书读报、参观游览、召开主题队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收获以及思想、学习方面的进步,用书信的形式写下来,寄给远方的亲友。

  第七单元: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到外地参观野炊的实际,按照要求写好看图作文“野炊”。

  第八单元:结合学生开展的“家庭调查”,联系有条理、抓重点“细致具体地”写一篇反映“家庭生活幸福、快乐”的习作。——可以选择一个晚上的场景或一次节日的团聚。

  几点说明:1、开学初,教师先把活动和作文的安排向学生公布,使他们明了活动与作文的关系,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性、主动性、自觉性;2、活动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使其深入认识活动的意义,并在方法上给予指导,以增强教育效果;3、在写作时,应指导学生从活动内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物来写。(该方案发表于93年的《河北教育》)

  (反思: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这是最初的教材中安排作文教学与德育活动的最紧密的结合——拿时,我的头脑中没有“整合”这样一个概念,但是,用我现在的理念来分析,那是一次很好的整合性设计。教师按照这样的方案来教学,德育活动与学科作文教学实现了真正的整合。

  有一所初中,学校大门正对着当地著名的镜湖,政府还为此建造了镜湖公园。于是,该校将镜湖公园挂牌为学校德育基地。德育处每学年组织新生到镜湖公园开展两项活动:一是“认识镜湖、爱我母校”的思想教育,使新生认识学校周边的优美环境,产生对学校的喜爱;二是“走进镜湖,热爱自然”的环境保护教育,组织团员、志愿者到镜湖捡拾垃圾、宣传环保,使学生切身感受自然之美并为环保做出贡献。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创办了校刊《镜湖论坛・德育课堂》,进行德育工作汇编总结;每年的艺术节汇演定名为“镜湖之光”;学校的读书活动也命名为“镜湖读书会”。借力镜湖之名,使德育工作有了依托,德育空间得到延伸。渐渐地,“镜湖”成为了该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每一所学校都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大到名胜古迹,小到一条马路、一块砖石,它们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背景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思想具有潜在影响力。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发掘周边环境中蕴藏的德育资源,将其移植到校内德育工作中。这将为德育工作带来诸多益处:一是易于面向师生和社会进行宣传,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二是易于师生产生自豪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三是易于形成系列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张力,强化德育效果。

  许多中小学开展的德育活动大同小异,但有一所初中另辟蹊径,与当地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简称LP)协会联合,开展了“爱心手牵手”大型感恩教育活动。该活动完全由LP协会组织、策划,包括联系学生、家长参与,学校与德育处只需负责完成活动报道。在活动中,许多教师、领导和学生一起参与,组成团队,共同表演或竞赛。在感恩教师环节,学生冲上舞台,将手中象征“感恩”的蓝丝带系在教师们的手臂上,教师们也热情地拥抱了学生。在感恩父母的环节,有一个最为感人的“慢慢地陪着你走”的活动。先是孩子蒙住双眼,由父母搀扶着走过由课桌、椅子搭建起来的“人生桥”,遇到障碍时由父母引领着通过,到达目的地后,角色互换,由孩子搀扶父母走完“人生桥”。当主持人将活动的意义娓娓道来,当《懂你》的背景音乐缓缓响起,孩子和父母们都潸然泪下。活动中始终洋溢着温暖的亲情和信任,使亲子关系得到了改善和进一步加强。这一体验式活动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效果,是近年来学校感恩教育中最成功的一次。

  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的主要载体。很多学校的德育活动内容很丰富,但形式较单一,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而当活动组织方摆出管理者的姿态时,又容易站到学生的对立面,与学生产生疏离感,德育效果不理想。而借力一些外来的德育活动,可以为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借力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如前文提到的LP协会的活动就属于“请进来”,是把有特色的社会德育活动请进校园;而“走出去”,则包括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通过到校外开展德育活动,借助校外力量提供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德育感受。在借力外来德育活动时,学校只要单纯扮演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站在同一阵营,可增强校方的亲和力,使学生产生信赖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是科技特色学校,但这一特色却一直独立于德育工作之外。2014年,一个契机到来了。该年度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所穿的会议服装的布料为“宋锦”,其生产厂家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恰好就在学校旁边,而丝绸文化也正是本地的地方文化。这正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对此,校长提出:要将这一地方文化与学校的科技特色结合起来,要将两者融合渗透到德育工作中。@是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进取教育、责任教育的最有力的媒介。

  思路确定后,学校德育处立即联系了“宋锦”工厂负责人,邀请他们将“宋锦文化园”挂牌为我校的“德育基地”,并组织学生参观宋锦织造的流程,学生由此得知,宋锦织造技术已成功入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也是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象征。学生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并产生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愿望。

  德育处还联系“宋锦文化园”的负责人在学校科技节上举行有关宋锦文化的讲座,并举办了主题活动――“宋锦,我家乡的骄傲”,包括小报、画信、征文、摄影等。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文化熏陶,学校的德育工作借力地方资源,与学校特色结合,深化了德育的内涵。

  做好德育工作,光靠举办各种活动是不够的。要使学校德育活动具有特色,更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借力资源,将地方资源与学校特色结合,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可使学校德育特色内涵得到深化。在借力资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找准学校的特色亮点。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德育工作中,要将这些亮点发掘出来,尤其是能用于德育工作中的亮点,作为开发的重要资源。借力学校特色是对德育管理的补充,是从广度上丰富德育特色内涵。

  二是要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地方文化的积淀具有时间的深度,也有人文的厚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借力地方文化是对学校德育管理的提升,是从深度上优化德育特色内涵。

  三是要构架三者有效关联。在德育工作具体开展过程中,必须将学校特色、地方文化、德育工作三者结合才能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这联系的纽带正是学校德育特色的外显。

  为了深入推进学校特色工作,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效率,我们在积极思考学校特色课程如何更好地为德育服务。

  呼啦圈是一项器械简单、运动场地易找的健身运动,随时随地都能玩,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活动时通过音乐引导,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入境生情,融情入境,让他们带着情感去观察、体验和感受玩呼啦圈带给自己的快乐。通过阳光呼啦圈活动,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并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

  此活动不但能强化学生的体质锻炼,陶冶学生情操、磨练个人意志,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讲纪律、讲风格、讲成效的良好风尚;还能进一步提高班级凝聚力,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因此从理论上探讨:学校的“阳光呼啦圈”特色如何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服务,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在办学上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我们仍然要看到当前学校特色为德育工作服务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学校的特色与德育工作脱钩、德育工作开展流于形式”等许多突出问题。寻求学校特色和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的理论支持,解决怎样才能做到德育创新的问题,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校特色为德育工作服务是我们本次课题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让“阳光呼拉圈”运动不仅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还能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学校特色如何为学校德育服务,可以说还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和成套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拿来直接运用。就是有了一定的模式也未必对每所学校都能恰到好处。要想不断提高德育的创新性,必须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教育模式、策略和方法,我们知道发展学校特色是德育创新的新途径,因此提出了这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主题,希望通过对我校的“阳光呼啦圈”特色进行多方位的调查、实践、探索,能找出当前 “学校的特色与德育工作脱钩、德育工作开展流于形式”等许多突出问题的原因,寻求学校特色和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的理论支持。解决怎样才能做到德育创新,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校特色为德育工作服务等重要问题。

  1.通过阳光呼啦圈活动,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2.通过呼啦圈运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和磨练学生的意志,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品学兼优、健康的人。

  如何让学校特色更好地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实现德育创新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思路如下:

  1.搜集、查阅与“阳光呼啦圈”(开展呼啦圈活动时把学生带入玩圈的情境之中,入境生情,融情入境,让他们带着情感去观察bsport体育、体验和感受玩呼啦圈运动带给自己的快乐)“德育创新”特色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分析形成学校特色与德育工作脱钩的原因,着重从教师因素、制度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4.探究“阳光呼啦圈活动”和德育工作的关系,寻求学校特色能有效促进德育工作的策略。

  (1)一年半内学校经过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学生学有特长的基础上,将其拓展成学校的办学个性,成为全面深化德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创建阳光呼啦圈特色学校。

  (2)开展中期成果汇报,对课题研究进展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为下一阶段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3)通过“阳光呼啦圈”特色活动对德育创新的有效途径,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讲纪律、讲风格、讲成效的良好风尚,实现德育工作的目的。

  2012年我校根据市教育局的有关指引,结合我校实际,开设了“阳光呼啦圈”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其口号为:“阳光呼啦圈,快乐转转转”。一年来我校紧紧抓住这条特色主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呼啦圈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有的学生会腰转、小腿转、大腿转、颈转等,还有的学生一人转几个呼啦圈……花样百出,精彩极了;同时学校每个学期都进行一次特色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

  “阳光呼拉圈运动”不仅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阳光体育文化氛围,还能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活动实施以来,我校的学生除了能掌握呼啦圈运动的动作之外,还有很多个性展示,转法花样百出,随处可见阳光般的笑脸。在近年的广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检测中,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班风、学风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我校还以“阳光呼啦圈”特色项目为契机,努力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所以此项活动不仅受学生欢迎,还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增城市的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校会继续努力,争取在创建学校特色方面能有更大的飞跃!

  最后,我借用古希腊的一段格言作为结束语:“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在这里我要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大声说:如果你想拥有健康的心灵,如果你想拥有强壮的体魄,如果你想拥有成功的人生,请来参加运动吧!因为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创建学校特色,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自2010年10月学校参与“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子项目以来,我们在探索学校特色创建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学校特色建设初定为:科学发展,打造德育及科研特色建设。北京市光明小学原校长、北师大客座教授、校长项目负责人刘永胜亲临我校诊断指导,充分肯定方案好的方面,指出不足的地方,建议要学会取舍,根据学校所处地理优势特点,选题不要过大,应以科研为载体,突出德育优先,可考虑以“红色德育”建设为学校特色创建主题。在此基础上,我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发言讨论并确定了这一主题。正是有了项目组的指导,我们的特色建设定位才能拨云见日,全校师生达成一致目标。

  (一)完善机制协调促进活动开展。学校成立了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学校特色建设按计划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抓落实。建立了特色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制定了特色建设考评方案,对参与活动的教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在构建的德育体系框架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通过设立“百色精神奖章”,创立红星积分评价体系,解决德育评价问题。

  (二)卓有成效构建“红色”德育体系。学校构建了“以德励志,以德育行,以德陶美,以德欢心,以德健体,以德育智”的德育体系,始终围绕“爱国,诚信,责任,自信,敬重,公德”加以落实。

  1.红色德育理念。我校在百色起义红色环境背景下建设好以“百色精神”为主题的学校文化,校园礼堂内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各中队以革命先烈名字命名,出版了多期弘扬优秀革命传统的墙报,让学生在先烈们的革命意志熏陶下茁壮成长。同时,我们建设了以儒学精髓为主流的校园文化,建起了《弟子规》名言文化长廊,大力打造“书香校园”,创建“书香文化德育”。通过主题队日活动和“百色市首届十强女孩”评选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儒学的“孝、义、礼、信”等思想的要义,学会感恩,学会自尊、自重、自律、自强。学校积极组织参与和开展以“让历史选择”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通过举办读“红书”演讲、看“红人”故事读书笔记、重走“红军路”有感征文评比等活动,使爱读书、读好书内化为师生的习惯行为,使校园洋溢着浓浓书韵。

  2.红色德育内容。学校确立了学生德育的目标和内容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以这三项内容为基础,形成了我校“红色德育”为基本框架的“三位一体”的主题德育目标,为我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确立了鲜明的主题,为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德育素质指明了鲜明的方向。

  自2010年下半年起,我校以“真情德育”为主线,主张德育回归生活的本真,把握“近、小、新、实”的德育工作思路。“近”就是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如举办“文明守纪之星”的评比等。“小”就是从细小的地方着眼,开展养成教育。如学生的站(坐)姿,安静进入食堂用餐、整理书包、课前准备、列队、仪表等,一周一训,周周达标。“新”就是创新德育活动,根据每个月的主题,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如文明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故事屋――用小故事引出好习惯”,“练兵场――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件来让学生明辨是非”,“金点子――告诉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习惯”,“快乐果――对于班级中行为习惯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实”就是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工作,例如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开展“文明大使就是你和我”等系列活动。

  3.红色德育活动。学校将各项德育实践活动常规化,开展“清风楼前入队宣誓”、“重走红军路”、“体验雷锋行动”、“网上祭先烈”等一系列红色主题道德体验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促成长。我校延续了清明节期间祭扫烈士陵园、祭拜先烈、少先队员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宣誓等优良传统,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百色精神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光辉历程,激发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让德育实践内化为学生的认识,陶冶他们的情感,磨砺他们的意志。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生活,在活动中学习,在过程中成长,在体悟中进步,获得知、情、意、行的全方位和谐发展bsport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