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ort体育bsport体育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99998888

bsport体育

bsport体育

教研动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十篇bsport体育入口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09-26 19:13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平稳协调的,还没有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时的叛逆,是个体社会化教育的大好时机;小学阶段,学生极易与师长沟通,关系融洽,这时的心理发展是开放的;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尚未形成,性格也未形成,习惯未定型,所以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鉴于此,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用爱心叩启学生的心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热爱学生又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对教师就会有深厚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会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陶冶和感染,使他们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的关系。如果教师对学生缺少爱心、理解和宽容,由于小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及爱冲动的个性特点,在某种环境诱因的作用下,很可能导致种种恶的发生。

  第二,从“情商”的培养着手。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因此,学校一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而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造好学上进、互助友爱、讲究bsport体育文明的集体氛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集体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之得到应有的尊重,形成乐观、开朗、进取、宽容的性格;二是要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悦纳自我,激励自我,引导学生善于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既不怨天尤人,也不企图逃避,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三是要重视学生的交往,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引导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尊重别人的需要,领会别人的感情,多采取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友爱等,少采取否定的态度,如轻蔑、怀疑、嫉妒等,在相互交往中要多赞美,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这些措施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提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三,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 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也许是最大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如舞蹈合唱、诗歌朗诵等,使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激发感情,在琅琅的笑声中受到启示,在翩翩的舞姿中受到感染,在竞赛、评比中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校变成学生最向往的地方,给孩子们一个幸福的童年。

  第四,家校合作,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促进其健康成长。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对家长进行包括提高家长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孩子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家长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学会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欣赏、鼓励和信任,为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此病起病急骤,并发症多,尤其以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多见,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加之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极大心理压力,因此,做好心梗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休息:包括精神和体力休息。疼痛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第1周内,尤其是发病前3天,尽量减少搬动,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可在床上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告诉患者这样做是降低心脏耗氧量,减轻疼痛,防止心肌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第4~5天,患者如无并发症,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可床上、洗漱,但注意动作应缓慢,时间不宜过长。第2周,可在床边步行,走廊散步。各种运动,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并需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运动量以不引起心率增加20次/分为宜,若运动时心率增加<10次/分,可加大运动量,逐渐提高活动耐力。病情不能有效缓解,或有并发症,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给氧:心肌对缺氧十分敏感,一旦缺氧即发生心肌细胞损伤。根据病情,持续或间断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氧供。最初3天应持续高流量吸氧,流量以6L/分为宜,疼痛减轻和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L/分,维持1~2天。吸氧期间,护理人员要注意吸氧效果,做好患者鼻腔的清洁护理,保持鼻导管通畅。每天更换鼻导管1次。

  进行心电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最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连续心电监护,要有专人陪护,及时发现心率、心律变化,电极位置要固定好,随时检查连接是否紧密,防止患者翻身发生脱落,医护人员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随时监测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患者疼痛发作时,护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患者,避免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可告诫患者或家属,精神过度紧张、激动,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多种并发症。要求医、护、患及患者家属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抢救配合,护士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消除不良情绪。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医疗环境,有条不紊地进行治疗抢救工作,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不可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避免患者情绪紧张激动,不利于配合治疗。

  疼痛护理:剧烈疼痛可引起反复性动脉收缩,加重坏死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故应及时止痛。遵医嘱给予或止痛,或硝酸异山梨醇酯,烦躁不安的可肌注安定,并随时询问患者疼痛有无缓解及伴随症状,严密监测呼吸、血压变化。

  溶栓的护理:心肌梗死不足6小时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溶栓、抗凝治疗,使用期间,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严密监测血压、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二便颜色及出凝血时间测定。

  饮食的护理:心梗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加之绝对卧床休息,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降低,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为原则。因此,开始2~3天,应以流质饮食为主,以后随着病情缓解可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

  排便护理:大小便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非常重要,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患者都必须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常因便秘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发病后,患者不习惯卧床排便,进食量减少而发生便秘,应说服患者养成床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意义。可嘱患者每日清晨食用蜂蜜20ml加温开水饮用,加强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急性期可给予缓泻剂,如果导片,必要时含服,使用开塞露。排便时应有医护人员在旁守护。

  恢复期护理:心肌梗死患者不仅在急性期要高度重视,恢复期也要提高警惕,许多并发症可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护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工作,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肌梗死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①这就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而且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心理健康在三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核心地位。试想,一个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的人,必将影响生理健康,更不可能获得社会健康。

  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为前提的,而众所周知的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有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甚者,把学生中存在的厌学、离家出走、情感脆弱、承受力差等问题归纳为思想品质问题,从而出现认识误区。实质上这些都是因为认识偏颇、情绪激动、意志薄弱、内心矛盾而产生的苦恼困惑,或受到刺激、挫折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所致。心理学家曾对300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感到经常“做事容易恐慌和紧张”,55.92%的学生感到经常“对面临的事情过分苦恼和烦闷”,47.41%的学生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而感到无法与人相处和交往”,62.26%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常感孤立无援”,46.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经常心烦意乱,感到无法接受”。 ②从这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许多学生身上已不同 程度地存在很多心理缺陷,尤其是所谓的高智能学生身上的自私、虚荣、狂妄、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等现象,甚至遭挫折、失败就表现失常,或自杀等问题,都足已使我们的教育者忧心忡忡的同时,需好好反思,如果待真正发展到精神分裂以至自杀犯罪时,才矫正与治疗那就为时过晚了。心理学家认为:凡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因此,综上所述的客观现状,都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抓紧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心理健康教育务必受到重要关注,这对提高素质教育及民族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难怪心理学家提出:二十一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未来的竟争是心理素质的竟争。

  针对以上现状,作为教育者应着力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实行多措并举。

  现在中学生使用的新编教材,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都开设了相应的心理知识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以促进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的健康化,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成才观,时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表明,这远远不够,学校还应在此基础上,提倡再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如《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基本条件》、《增强承受能力,克服考试焦虑》、《让良好行为化为习惯》、《学会控制情绪,培养积极心态》等系列专题讲座,以便给学生以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或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等。但心理教学或讲座务必要在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得益,该课的开设不应该增加学生的负担,更不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心理教育课的开设中应注意以下特点:

  (1)趣味化。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不良心理反应等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注重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培养。如讲意志时,针对学生“计划订起来生动,读起来感动,过了三天不动”的现象,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适合个人特点及实际,做到有始有终,磨炼自己的意志。

  (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大胆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并力争得到一个成功的记录。”因此,针对学生的耐挫力差,讨论如何对待挫折时,除对各种心理情况作出种种对策,让学生走出自我的“怪圈”,找到自我外,还要求必须付诸行动,让实践时时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能做几回还是最终胜利者。

  (3)个别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需个别指导分层指导。因此,可指导学生制订自我心理修养计划,分步实施,并定期进行自我对照检查,以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课内与课外是个有机整体,应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博,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知识竟赛、文艺联欢、旅游参观、社会调查、读书报告会等。心理学家断言,一生中从未发生过心理障碍的人是绝对没有的,只不过轻重有别,程度不同而己。由此,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兴趣小组(文学写作、美术、书法、棋类、集邮舞蹈等)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还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进行注意力转移,以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而导致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

  所谓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③一个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的人,是经受不住挫折失败的,更难经受住诱惑或压力,以后也就难立足于社会。因此,进行实践活动,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以及耐挫折能力,接受磨难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档案一般可分为这样几项:家庭成员情况、个人简历(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思想行为、疾病史等)个性心理(性格)、特长、智力测试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测试及分析心理咨询记录等。建立心理档案,便于教师从内到外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易于开展心理工作。

  心理咨询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给咨询对象以启发与教育的过程,即教育者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疑惧,使学生在得到情感渲泄和净化的同时,让教师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一些具有自私、自悲嫉妒、孤独等心理的学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们欢迎时,才丧失自信心,表现出心理缺陷的。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如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根据学生的实际,当面畅开心扉,摆问题,谈认识,以求得老师的疏导。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心理调运;另一种是进行简接咨询,如电话咨询、信件咨询、网上咨询等,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不显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以避免尴尬情境,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心理卫生橱窗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如讨厌某位老师,不愿与他合作,甚至不愿听他的课该怎么办?如何处理早恋现象?如何与父母相处得好?等等。

  (1)保密性原则。教师必须对学生讲诉的内容保守秘密,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这样方可对来访学生既可消除重重顾虑,又不辜负学生的信任。

  (2)交友性原则。教师应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才会使学生感到亲切,真诚、热情,没有顾忌,解决心理困惑。

  (3)教育性原则。教师除应启发学生认识自我,找寻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外,还必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中国的未来正充满希望地注视着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中,辛勤耕耘、播种、采摘、并长期坚持,系统规划,总结经验,成为心理教育领域的拓荒者。

  中小学生是正处于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候,而且生理上也逐步成熟,但是社会经验缺乏,所以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与刺激。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的快速传递,其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的拓展以及学习压力的增大等。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使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面对日益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我国开始不断开展与实施来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同样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得不到妥善的缓解,最终对学生身心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损害。

  所以,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并把心理健康知识与实际操作相互联系,是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心理健康知识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进而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我国教育中,大多数中小学校都会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归入到正常教学课程中。在教学课堂上,先要系统的对心理学基本知识进行授课,过程较为单一与枯燥,而学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勾画重点,课后认真背以及完成课后作业,甚至有的学校还会专门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考试。同样的,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到了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也为学生解决了一些学习与生活中的烦恼。

  但是,学生在面对考试的过程中,同样的会产生一些压力,也会出现一些不好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并不是以灌输心理健康知识为主的,而是应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老师为了达到强化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融多种多样的训练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教学的科学化,只能使教学效果停留在表面,而无法达到本质的教学目的。

  在多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许多领导、教师并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重视,从而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很多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学校还设置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并且还配备了相应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然而由于心理健康咨询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以及受到传统思政教育固有模式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并未发挥足够的作用,甚至等同于摆设。再者,有些学校将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从根本上区分开来,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得到有效的重视和执行。但是从实际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教育目标、方法等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其主要的教学对象是以中小学生为主。而老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以及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对中小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教学中,老师自身的情感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所以应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还要表现出有耐心、爱心等情绪。老师在教学总,不能够让学生对其产生负面的印象,因为老师在生活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由于老师每天的工作任务繁多,也导致了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调整自身的不良情绪。所以,不重视老师的心理情绪,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校可以通过改善学校环境来提高学生的感受程度,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例如:创建文化走廊、板报等。学校可积极开展“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等系列评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思想以及团队精神,有效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只有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中小学中,教师不应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都是学生的心灵教师,教师应当掌握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心理健康,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并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不久,发展还不成熟,而且还呈现出了各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培养一批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让心理健康老师真正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在中小学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精力比较集中,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各学科中,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明确教学的目标任务,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教师应当耐心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心理上的问题,并积极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心理上都能得到积极的进步和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自我封闭。学校应当积极走出去,和别校开展交流活动,吸取别校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这样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首先应当积极地进行区域教育合作共享工作,加强区域学校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资源。其次,学校还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研工作,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性课题的研究,从而更好地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学校应当充分把握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当从创建一个较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区域优秀资源共享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论从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方面来说,还是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言,学校的教育宗旨必须实现由“教书”向“育人”的转变。

  [1] 廖全明,黄希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J].心理科学,2009(2).

  [2] 金哲洙.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5).

  [3] 董静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9).

  [4] 朴婷姬,刘惠善.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9).

  [5] 邱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误区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3).

  [6] 韦磐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部队医疗卫生工作可持续发展,实现“平战”结合,“军地”结合目标,建立现代化军医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关于构建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另文发表[2]。本文研究其干预效果,为提高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根据。

  1.2.1 测试时间 2005年5月对3个年级769名计划学员进行心理测试,回收有效问卷739份,有效率为96.1%。其中02级231名、03级113名、04级395名;男学员598名,女学员141名。同时对04级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后的追踪调查(每半年进行1次)。

  1.2.2 测试工具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综合评价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学员队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

  3.1 样本和测试时间的选取 军医大学生前3年在校进行理论学习,后两年临床实习。由于实习点较分散,不便于实施干预措施并进行心理测量,故本研究选取了在校的3个年级学员。由于新训期间文化课、军体课复试,加上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学员精神压力比较大,视心理测试为考试,各项谎分较高,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本研究剔除了刚入学的时间段:04年底,选择了每学期中间的3个观察点:2005年5月、2005年11月和2006年5月。

  3.2 已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有效性 UPI主要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简易调查表。它的测量结果,3个年级学员无差别(表1);04级学员3个观察点的比较有差别(表2)。说明3个年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似;在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循序渐进的开展下,04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SCL-90比较得出了3个年级在总均分、各项因子上有差别的结果(表4)。这似乎与UPI的比较结果相矛盾,这是因为SCL-90把测量的心理状况细分为10项因子,而且事实上军医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开展,只是从2005年开始更加科学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体系[2]建立并实施。04级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03级学员,特别是低于02级学员,03级学员则低于02级学员(表5),即高年级学员比低年级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一些,这也印证了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高年级学员一方面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另一方面自身随着经历的丰富,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成熟。04级学员3个观察点比较同UPI也有差别(表6)。焦虑是军医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3],本研究采用了STAI问卷,测试结果和UPI相似(表8、表9)。

  04级学员3个观察点的3个量表的比较都有差异。说明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体系,较之以往传统的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应了新形势下军医大学生的需要,能有效地改善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仅仅1年时间,04级学员心理问题明显减少。

  3.3 军医大学生心理水平呈现一定的规律 从表3、表7、表10可看出,04级学员的UPI总分、SCL-90总均分、10项因子分、状态焦虑、特质焦虑,2005年5月和2005年11月比较、2005年5月和2006年5月比较有差异,而2005年11月和2006年5月比较无差异。在干预措施影响下,04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正逐步得到提高,尤其是在2005年11月,经过半年(1个学期)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初显成效,此后半年内,心理健康则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说明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持续有效的开展,军医大学生心理水平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一个高峰,此后维持此状态处于一个平台期。

  3.4 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除抑郁因子外,04级学员在2005年5月、2005年11月、2006年5月SCL-90总均分、其他各项因子得分比较均存在差异(表6)。这说明已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效,但还要针对学员的抑郁问题加强教育,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对策,以更好地提高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张敏,常震,张磊,等.军医大学本科生身心健康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7

  [2]鲁娟,扈长茂.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5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他通过卫生知识的传播,致力于引导人们养成有意健康的行为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是联络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1]。实施健康教育措施,达到解决病人的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方面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医院和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在医院临床工作中,发现健康教育在各个科室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现就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性措施

  1.1 患者的生理、情绪因素 患者身体上方的疼痛,心理上的烦躁,在加以陌生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和护士进行交流,甚至再此情况下认为与护理人员交流时多余的,持怀疑态度,从而影响健康教育的开展。

  1.2 患者文化水平层次不齐,接受理解能力局限 医院位于地州上,主要面向的是边区一带的农民,很多病人文化水平低,文盲半文盲占一定的比例,他们的思想还保留于以往经历医院就把一切交给了医务人员,听医生的照医生的做就好,没有从自身思想上认识到健康教亨的重要性,缺乏了追求健康教育家的积极主动性。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缺乏与护理人员交流和书面文字的阅览,或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的不理解以错误的看法,从而使健康教育实施起来困难,使其有效性降低。

  1.3 护士自身素质的缺陷 就目前我国状况来看好,护理人员有中专、大专、本科,但现以前两者就业居多,这就出现了一部分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低,专业知识欠缺,不能向病人做有效的健康教育,或另有一部分护理人员知识将书本交给患者,要求患者死记硬背其重点,以应付检查,只是进行表面化工作,使健康教育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我国以往的健康教育只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是心理护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欠缺,这正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素质,所以和病人交流时语言单凋、刻板,缺乏生动感,往往只是照本宣科,而不能进行真正的沟通,使健康教育效果较差[2、3]

  1.4 健康教育的单一独立化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医院各部门领导,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抓教育,突重点,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满足患者健康需求。如果某一层面对健康教育认识高度不够,则不利于此项工作的展开。另外医院的护患比例失调,护理治疗占用大量时间,则把认为不足为重无关紧要的健康教育单一独立化,使其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果。再一方面院领导的重视度、监督力度不到位,使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偏差,无法积极弥补,进一步产生负性影响。

  2.1 抓重点、突出中心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健康教育质量的保证。护理人员在首接病人的过程中,要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病人隐藏的感情和情绪,同时还应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沟通。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位置,并通过认真的倾听和提问,确切的理解对方的感受,重点抓住患者的不良情绪,不愿接受健康教育的中心问题,打破患者的错误思想,积极主动的获取对自身疾病有意义方的健康教育知识。

  2.2 多层次、个性化护理 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层次,不问性别,年龄和病情,采用不同的措施针对病人目前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详细的解释与疏导。特别是对于来院的文盲半文盲,由于他们接受文化程度的能力有限。护理人员应用友善的态度去理解病人,以家人的身份与患者交流,语言应通俗易懂,避开专业词汇,细心认真的传授健康知识,同时还可采取同病室患者现身说法,把有效的健康教育传播开来。或者医院可以利用―些空间进行橱窗教育,利用一些简单的图画文字方式,使他们理解和学会―些简单的疾病防御知识和护理技巧。针对易于接受新事物,理解阅读能力较高的患者,护理人员除口头给予他们认真讲解健康教育外,还可推荐他们阅读相关资料,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满足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总之通过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2.3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护理人员是进行健康教育的主导,怎样进行有效地健康教育,这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知识,业务水平。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得学习科室的相关病种,不断获得相关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其业务水平,并端正态度,加强责任心,把自己的微笑bsport体育入口,服务真正落实患者,这是进行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

  2.4 转变观念,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 根据健康教育程序制定合理计划和科学工作方法,选定病人及家属为其进行教育的目标:建立教育的方法;选择教育内容;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4]使健康教育不断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科室内应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表,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计划。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量多,人员比例失调,院方可进行调整,把有限的资源用于临床工作中。同时护理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按时评价教育效果,使健康教育形成以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并使教育贯穿于患者,家属甚至更大的范围,使患者终身受益。

  总之,健康教育是护士的基本职业。南丁格尔说:“人事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与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和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精细的艺术。[5]作为一名有临床护理经验20年的护理人员,则更应该把患者的切身利益、把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为目的健康教育落实于我们的实际行动中。使患者真正得到全方位的护理。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高血压杂志,2000,(1):94-112.

  [2]姚爱群,高莉.浅议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0,3(6)480-481.

  [3]陈桂芸,刘轶,齐兴兰.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29.

  在心理学领域,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对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倡导积极取向、实现价值回归和坚持科学实证,是积极心理学的三大基本特征。由于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的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系统作为研究视域,这就使得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成为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应用的意义进行探究。通过对我国初级中学心理健康课堂的发展现状来看,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的应用,可以为我国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一种新的取向。由于我国的传统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主要从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防治问题入手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使得现有的校园心理健教育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因此,传统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并不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让“察知幸福”“体验幸福”和“追求幸福”三大问题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这就为初中心理健康课堂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取向。除此以外,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也可以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新的内涵。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进行关注的方式,帮助初中生培养积极的人格,这样,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课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积极心理特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利用积极心理学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学校首先应该让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在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成长发展平台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举办讲座的方式,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一些学校在提升教师心理品质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师定期参加校外培训的制度,对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应用过程中,学校首先要打造一支具有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进而让教师自身的积极人格在学生中产生影响。

  在初中阶段,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对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学校应该让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时代气息浓郁的教学内容和畅所欲言的课堂规则成为心理健康课堂的主要特色。在对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进行完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及团体辅导等方式的应用对心理健康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对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一些学校采用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体性讲座和团体辅导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这一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心理健康学习之中,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参与团体辅导课程的热情进行强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通过对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行培养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提到的音乐调节法、自我暗示法、合理宣泄法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活泼自如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的应用,是提升初中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我们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对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灵活应用,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学之中。

  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各大医院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三级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现出来。我院目前为三级乙等宗合性医院,住院病人持续不下1800人,去年以来已实行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运作。各临床科室均已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普遍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近年来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中强化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环节和流程。专科护理中,良好的健康教育路径能够帮助护士掌握更好的护理病人的方法,同时可以使患者更好的了解病情,并且采用更加科学适当的方式对病情进行调养。在健康教育的路径展开过程中,护士长起着主要的作用,其正确的管理方式和对策至关重要。本文就对病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开展健康教育的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健康教育路径在病区的开展,对护士提高护理质量,加快病人的康复质量和速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护士与护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差距,其对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甚相同,所以要大力推广健康教育路径管理。

  1.1 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路径管理运行意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主观能动的作用,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是加强健康教育在病区中的应用是最基本的方式。由于在目前的大多数医院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护士人员不足以及质控和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全面的对患者进行监控和治疗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护士长应该针对健康教育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组织护士们参加关于健康教育路径的讨论会、实现在健康教育路径前病区和护理部组织护士动员大会、在实施后组织经验交流会。在以上会议的召开、讨论中,加强护士与护士之间的交流、沟通,在会议上各抒己见、激烈讨论,才能使健康教育路径的意识深化到每个护士的心中。

  1.2 加强护士健康教育路径教育:要想在病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展开健康教育,除了提高护士的主动意识之外,护士长还应该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首先要做到不断更新现代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定期培训,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之前组织护士们学习关于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重点培训其理论知识。以病人为中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工作态度,并且在培训中选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优秀护士进行辅助护士长的工作,在展开路径在病区中的应用方面起带头作用。其次,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关于健康教育路径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护理查房,不但能够使低年资的护士学习到健康教育路径的相关知识,更能够使中高年资的护士巩固宣教能力。除了加强对护士们关于健康教育路径在知识方面的教育,提高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护士能够掌握巧妙地方法,及时的、恰当的沟通,才能得到更大的效益。

  在护士们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意识,对健康教育路径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以后。要想更好的实现健康教育在病区中的广泛应用,就要恰到好处的将具体措施落实下去。

  2.1 科室分组:为了能够保证健康教育在其实施过程中具有连贯性,通常要把科室的患者分为两个大组,每组患者为15-20人,请两位护士各分管一组,每天上班提前10分钟,检查好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情况和护理记录。这样才能够连贯的掌握患者的健康教育情况,在下一步的检查中中能够心中有数。

  2.2 每日评估:为了避免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中的盲目执行现象,护士要在每天都对其掌管的患者进行其宣教需求方面的评估。主要评估的是患者需求和接受能力,在评估中也要检查患者对前一次教育的接受情况,如果存在着不足要及时进行再教育。如此反复,直到患者对健康教育理解,并且熟悉掌握,从而在患者的“知”、“信”、“行”中体现健康教育的成果。

  2.3 配合需求:不同的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病患情况和自身素质不同,其对健康教育路径的需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这个时候,宣教护士要做到配合患者的多样需求,提供灵活的宣教形式。如制定健康宣传专栏、张贴应用输液注意事项宣传单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录像、电视、讲座等宣教形式,对于病情严重又经常更换家属的需要陪护的患者,就要采用图片或者文字的形式来交代。

  2.4 组织学习:经常性的组织护士进行以健康教育的路径为主题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每月一次最佳,先让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的护士带头学习,率先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后,再帮助资质稍差的护士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其次在学习中,护士之间互相点评、集思广益更能够帮助学习。

  健康教育路径在病区间的应用能够较好的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治愈过程中的须知,并且密切配合治疗。对于健康教育路径的开展需要有较好的管理措施,不仅要提高护士自身的意识和素质,还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教育,使护士掌握更加牢固的健康教育知识,具备更加高效的健康教育能力,是对患者和家属最大的安慰,由此可见,具备高效的健康教育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1] 曾丽雯,黎海东,刘黎莉.病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开展健康教育的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24

  为了认真落实《七里河区“五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水平,把创建“健康校园”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综合目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校园”创建工作计划,具体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证,教育上创新,经费上保障,活动中落实,努力使学校达到“健康校园”建设标准,把我校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校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把健康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与应用为重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中,有计划、有组织地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促使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校创建“健康校园”的总体要求是:努力做到“健康教育经常化,师生身心健康化,健康文化特色化,硬件保障标准化”,创建“健康校园”。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力争在2011年6月前达到“健康校园”的建设标准,实现创建“健康校园”的目标,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轨道。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身体、心理适应社会处于完美的状态中。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躯体教研动态、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能说是完全健康。现代健康包括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要求人的躯体发育和生理技能正常,体形健美无疾患;心理精神(意志、性格、道德修养等)完善健全,能在各种环境中保持良好心态;社会适应性良好,心理活动和行为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在顺逆境中自我调节;道德修养良好,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的能力,能按社会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适时选择最佳生存、奉献方式。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的人格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21世纪的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种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

  1.不断加强对师生健康的保障措施,完善传染病预防和隔离措施,保证学校不发生大的传染病,严格做到“三无”,即做到:无重大疾病传染发生,无不健康食品入校,无重大食物中du事故发生。

  2.做到学生卫生监督检查经常化,卫生一日三清扫,隔日一消du,每周检查评比一次,建成“无烟”学校。

  3.加大体育课授课时数,强化眼保健操、课间操,延长学生大课间活动时间,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4.成立学校田径队、篮球队和排球队,组织学生晨练,召开学校趣味运动会,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活动时间,增强学生体质。

  5.成立学校合唱队、舞蹈队,每周训练不少于一次,坚持课前唱“一歌”制度,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6.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检测,注射防疫针苗,有效防治传染病,学生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创造新型的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摆正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努力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学生管理和教育中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提倡赏识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2.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每一学科的教材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的因素,是各科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心理教育的整合。

  3.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班风、学风是班集体在情感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班主任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管理模式。

  笔者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某高校发放了1000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表》,回收967份,其中大一学生336人,大二学生230人,大三学生241人,大四学生160人。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得出三个结论:第一,76.47%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3.84%的学生认为开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关紧要,10.7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有92.2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第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需要是不同的。79.88%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注重激发人的潜力,72.87%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65.79%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和排解压力。笔者发现,当前大学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解决他们自身的心理问题。第三,超过70%的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也不喜欢课后作业以及道德说教。通过了解大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教学活动、心理测验、拓展训练、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比较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现阶段,大学生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落后、教学方法bsport体育死板、教学评价不合理,所以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目前,高校教师都意识到了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但是怎么改、向哪儿改,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要想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就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改革目标。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矫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上,这样的教学目标会给大学生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改革后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及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主,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太宽泛,内容涉及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每个人都有独特性,宽泛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要求,所以教师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便于教师管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采取积极措施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首先,学校要大力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建设一支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多与行业内的精英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学校要建设专业的心理辅导室等设施,收集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学的资源,以便开展教学活动。